生成式AI(GenAI)火了一波又一波,在这个财报季,收入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凡是收入(利润)或展望不及预期的,股价一律下跌,比如上周的英伟达,还比如今天刚发财报的博通。毕竟AI相关的这么多支出下去,收入总该有点水花了吧?事实如何呢?并不尽如人意。
美国知名VC Sapphire Ventures(前身是SAP Ventures)在日前的报告中,对生成式AI的收入进行了统计,包括了上市公司、AI独角兽公司等。粗略估算下来,这些披露过营收的GenAI业务创收补不到200亿美元。对比看这远远赶不上GenAI所拿到的融资。
什么时候GenAI的投入、才能回本呢?Sequoia Capital的合伙人David Cahn在2024年6月写过一篇文章《人工智能的6000亿美元问题》,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的AI收入在哪里?”。
David Cahn认为AI基础设施投入所隐含的收入预期,与当下AI生态系统的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逻辑:以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全年收入作为参照,将其乘以2 (假设GPU占一半投入成本,其另一半成本包括能源电力、建筑物等),以反映所有AI基础设施的投入。然后再乘以2、以反映AI生态系统的收入预期(假设50%毛利率,比如从Azure、AWS等购买AI基础设施的初创公司)。David Cahn 6月份计算的时候数据如下:
假设英伟达的新财年数据中心营收1500亿美元,则最后需要6000亿美元的AI生态系统的收入(AI最终收入),才能让这一波GenAI看上去是个划算的生意。
事实上呢?按Sapphire Ventures上面的估算、目前披露的收入还不到200亿美元(当然只是部分)。那么来看David Cahn一个非常慷慨的估算:假设Google、微软、苹果、Meta 各家每年能从新的AI业务中创收100亿美元(这是400亿美元),再假设 特斯拉、X、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甲骨文 等每年各有50亿美元的收入(这大概 300亿美元)。再假设所有AI独角兽、创业公司们等 有300亿美元的收入。加起来1000亿美元对照6000亿美元的期待,仍旧有5000亿美元的差距,这从哪里来呢?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