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i-starups-like-the-bird-fly-to-the-sky
the-ai-starups-like-the-bird-fly-to-the-sky

目前的AI应用,尤其是面向C端消费者的产品,真是层出不穷。我们在围绕人群细分、场景,找寻市场上是否有类似产品时,总会发现很多。再看看每天的Product Hunt,绝大多数都是 AI 应用,看都看不过来。那么,对于 AI产品,如何构建护城河呢?很重要的仍是速度、是势能、是跑通PMF。

美国知名科技VC a16z日前在博客发布了一篇文章:消费级人工智能市场,势能就是护城河如今的 AI创业,如同放飞一大群鸽子一样。一大群 AI初创公司、需要持续努力获得足够的速度、高度,并要避免精疲力竭而一落千丈。即便已经飞得很高,你还需要更加努力的拉开差距。新功能、新特性、新模型的速度越快,你与飞得第二快、第三快,甚至其他鸽群的差距就越大。 

这样看,谁先构建、谁先发布、谁迭代得最快,能够拥有的速度和势能,将成为护城河。

具体来看全文,enjoy it

目前 AI世界变化太快了。基础大模型、基础设施,每个月都在变化、每周都会有更新。这时候,创业者们几乎不可能像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样来有条不紊的构建产品了。面对这样的动态环境,最重要的就是速度、是势能:你需要更快的发布产品、获得关注、抢占市场份额。

尽早发布至关重要

每家初创公司都想实现病毒式传播。然而,由于人工智能产品发布量巨大、迭代速度飞快、社交算法变化无常以及底层模型的普遍性,实现病毒式传播变得越来越难。真正的突破时刻也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曾经被视为教科书的默认分销或增长营销策略已不再奏效,即使对于真正实用的生产力工具和专业消费者产品也是如此。坦率地说,用我的同事 Andrew Chen 的话来说,现在每个营销渠道都很糟糕。付费获取和 SEO 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升用户数量,但在消费者 AI 领域,这些策略很少能带来持久的留存。你需要打破常规。

人工智能创业,就像放飞一群鸽子

在向创始人解释这种新动态时,我采用了一个比喻说法:如今创办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就像把一只鸽子弹到天上,然后让它飞起来一样。

目前,一大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齐头并进,努力获得足够的速度和高度,以免精疲力竭而一落千丈。它们接连不断地被送上天空,通常开发的产品大同小异,有时甚至使用相同的底层模型。

有些像鸽子一样飞速前进,有些几乎寸步难行。有些则爬升到一定高度后趋于平稳;它们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终疲惫不堪,或许会找到一个软着陆点(比如被收购或悄无声息地转型)。但也有少数公司能够直线上升,冲破云层,继续攀升,而其他大多数公司则只能拼命地拍打翅膀追赶。

在人工智能领域,即使你已经飞得更高,你也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加努力地振翅高飞。你发布新功能、新特性、新模型的速度越快,你与飞得第二快、第三快,甚至其他鸽群的差距就越大。 

要点: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通常的情况是,谁先构建、谁迭代得最快、谁就获得胜利。 

以势能作为护城河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及早发布至关重要。当然,只有你的产品能够跟上潮流,越早发布带来的吸引力才能持续。当你快速上线时,每次产品迭代都会为你带来新的展示和分享内容。那些了解这一动态并明确为此打造产品的公司,例如 Perplexity、Lovable、Replit、ElevenLabs ,正在从中脱颖而出。 

那么,有什么技巧可以让你的“鸽子”垂直飞行并保持攀爬呢?剧透:目前我还没有具体的战术方案,毕竟创新和独创才是关键。不过,以下是我们最近看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布策略,以及一些案例研究。 

1. 让黑客马拉松,化身为一场公开表演

黑客马拉松曾经是面向开发者的小众短跑活动。如今,它们已成为公开的表演舞台:直播、社交媒体分享,旨在促进传播。与此同时,AI 原生工具降低了进入门槛。

1)AI语音应用 ElevenLabs 的案例

ElevenLabs 今年早些时候举办了一场全球黑客马拉松,以展示其 AI 语音平台的潜力。开发者和构建者受邀构建各种内容,从角色扮演机器人到交互式音频。然后,在 Gibberlink 的演示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 AI 语音突然意识到它正在与另一个 AI 对话。

那场没有事先准备的交流,两个 AI 机器人开始用类似人类的语调交谈,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这不仅仅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更是一个文化上的奇特时刻,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自我意识和语音真实性的争论。那次活动让 ElevenLabs 获得了巨大的曝光度。

2)AI设计应用Lovable 的案例

Lovable 最近举办了一场现场对决: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使用 Webflow 挑战一位使用 Lovable 的 AI 设计助手 vibecoder,以打造最佳落地页。这场活动设有定时直播,提高了比赛的难度。

这场比赛的重点不在于最终产品,而在于亲眼见证 AI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奇观——以及“ vibe coder ”可能超越专业人士的偷窥魅力。它展示了 Lovable 产品的运行效果,并引发了社会关注。

从案例可以看到,这些产品的展示过程,有些是戏剧,有些是压力测试,有些其实是病毒引擎。 

2. 引爆网络的社会实验

相比表演式黑客马拉松更进一步的,是设计一场可以引爆网络的大型社会实验。

1)支付平台 Bolt 的案例

Bolt 将这个想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最近宣布他们的目标是打破最大规模黑客马拉松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该赛事专门针对非开发者,奖金为100 万美元。

2)AI智能体公司 Genspark 的案例

今年春季,Genspark推出了一系列社交挑战赛(or 找茬赛),邀请用户尝试攻克其超级智能助理。参与者被鼓励用复杂或非常规的任务来测试这款人工智能助手,以揭示其局限性。最具创意或洞察力的失败者将赢得 10,000 美元奖金池。这些轻量级、低成本的活动相对而言成本不高,但却能引发热议并提升用户参与度。

3) 五源资本发起的72小时 AI 生存挑战

在中国,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五源资本)发起了一项为期72小时的 AI 生存挑战实验。开发人员被封闭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台电脑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参与者面临的挑战是,只使用人工智能尽可能多地赚钱。这些噱头显然是表演性的,但这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该实验得到了媒体的报道,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3.人工智能的“全家桶”

如今,用户通常需要整合多种 AI 工具才能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并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切换,完成生成、编辑、优化和输出。在这种碎片化的格局中,合作就是力量。 

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企业携手合作。如今出现了一系列联盟式的发布,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在整合各自的能力,并相互吸引受众。这些病毒式的AI “全家桶”展示了工具协同使用所能带来的无限可能。 

1)视频生成全家桶:AI 视频工具 Captions 与 RunwayElevenLabs、Hedra 合作,打造了一个AI生成视频堆栈(从文本到视觉再到语音)。

2)开发者全家桶:比如 Bolt 推出了 一个精选的 AI 代理“构建者全家桶”,捆绑了 Entri、Sentry、Pica、Algorand 等AI 基础设施和创意工具。

3)模型发布全家桶:比如 Black Forest Labs 在发布新模型 Kontext 时,找到了 Fal、Leonardo AI、Freepik 和 Krea 等一批合作伙伴、整合到了新模型中。

通过这些 AI全家桶和联盟,不仅是巧妙的营销手段,更是功能的堆栈与整合。可以让用户展示如何从创意到输出,而无需用户自己去寻找、拼凑各种 AI工具。同时,它们还可以增加认同,毕竟每个合作伙伴都在为联盟中的其他成员提供背书和信誉。

4. 寻求 AI 原生影响力用户的支持

构建护城河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帮助你宣传的 AI 原生开发者和设计师。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响者或品牌大使。事实上,我们看到人们对传统影响者营销(过度“照顾”却投资回报率低)的质疑声日益增多。他们的帖子或许能带来短暂的流量高峰,但这些用户很少能转化为实际用户。 

在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不是聘请大牌创造者,甚至不是用顶级天使投资人来堆砌你的股权结构来博取眼球。相反,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先人工智能公司开始接触可靠的早期使用者,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享有盛誉,并且活跃于不同的子版块、Discord 服务器以及互联网上那些奇特而富有创意的角落。想想那些开发者、艺术家、技术专家和建设者,他们可能没有数百万的粉丝,但他们的观点对工具的认知有着真正的影响力。 比如:

1)Nick St. Pierre (一位设计师),他很早就成为了 Midjourney 的实际推广者。

2)3D内容创作平台 Luma AI 也采取了类似策略,将Sora级视频模型 DREAM MACHINE 的早期使用权,开放给一小群AI原生创作者。

3)Min ChoiPJ Ace 等电影制作人在 Google Veo 3 发布之前制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频,帮助展示了该产品的功能。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产品演示,更是来自于各自领域内权威人士的背书。通过建立一个死忠粉组成的核心社群,领先的 AI 公司 可以构建一个根植于社区和实践的护城河。

5. 直接推广:产品视频

你听过“展示,而不是讲述”(Show, don’t tell)这句话吗?在人工智能领域,这句话可以改个说法:展示,而不是推销(Show, don’t pitch)。

传统的公关方式可能过于缓慢和刻板,无法适应人工智能的新节奏。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凭借产品的力量和对精彩故事的敏锐直觉,创造了突破性的时刻。 

以人工智能通用助手 Manus 为例。这家中国初创公司直接在 X 和 YouTube 上发布了一段 4 分钟的演示视频。该视频激发了人们对该产品功能的兴趣,并获得了超过 50 万次观看。 

我看到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是,初创公司聘请一位建设者(Builder)来担任增长主管。你的增长官应该创作一些有潜力爆红的、奇特的演示。你可以把他或她想象成一位首席“拍打官”(Chief “Flapping” Officer)。

我想到的一个例子是 ElevenLabs 的增长主管 Luke Harries 。他不仅负责运营活动,还构建互动的、另类的演示,比如为 WhatsApp 构建 MCP 服务器。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 Ben Lang,他是 Notion 最早的员工之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早在产品成为主流之前,Ben 就一直在进行有趣的实验,展示设计能力,并制作小众的 demo,帮助建立了社区并塑造了 Notion 的形象。现在,他在 Cursor 做着同样的事情,公开构建产品,并将产品 drop 转化为可分享的内容。  

6. 公开建设,对外分享里程碑

过去,公司的增长指标受到严格保密,仅向特定投资者悄悄披露。但最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开发布这些数据,宣传其发展势头和产品里程碑。 

Lovable、Bolt、Krea 等公司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定期发布各种更新,涵盖收入基准、每日活跃用户以及失败的实验。这种透明度让人们感觉自己是构建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旁观者或 AI 游客。 

当然,这些公开信息可能引发默契竞争。当一家公司分享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或新功能时,它可以激励同一领域的初创公司公开比较产品Demo、增长图表或用户评价。毕竟,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所有参与者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动力。